港區政協委員為助力深港協同發展獻良策,謀實事
聚焦·兩會

2月24日,深圳市正式邁入「兩會時間」。香港深圳社團總會的首長們積極參政議政,他們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提升民生福祉等多個關鍵領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讓我們一起聚焦於這些代表們在會議上的提案內容和心得體會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基金會主席兼常務副會長 陳健平
就深化深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建議加強三地文化教育資源整合:一是共同開發課程,推動三地學校互訪交流;二是實施跨境學生交換專案,建立跨區域朋友圈;三是搭建文化教育資源分享平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盟;四是鼓勵教育、文化、旅遊等開展跨部門合作,聯合舉辦文化、藝術和體育賽事。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常務副會長兼發展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方舟
就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橋樑作用,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助力提升深圳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提出建議:一、利用駐港海外媒體、外國商會和外國領館的聯繫交流,聚焦深圳特色,傳播好深圳故事。二、加強與在港國際組織合作,將深圳領先的技術優勢轉變為國際標準,提升國際話語權。三、發揮深圳高科技產業優勢,與香港共推國際大科學計劃。四、發揮香港涉外法務優勢,支持深圳企業邁向世界。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常務副會長兼義工委員會主任 宋啟明
政協和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2024年深圳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績,一連串數字呈現了深圳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突出特點,令人備受鼓舞,充滿信心。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作為政協港澳委員,本人將充分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加強港澳愛國社團建設,強化在港深圳鄉親的親情交流,提升共識度,做好青年工作,為進一步加強深港澳合作作出應有貢獻。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常務副會長兼青年委員會主任 麥融斌
就推動深港強強聯手、培育青年科創人才方面,建議舉辦「機甲大師深港交流邀請賽」,打造跨地區標志性品牌合作項目:推動深港兩地教育、創科部門設立合作專項,以兩地具有代表性和示範作用的學校為試點,組建深港學生聯隊,進行專業培訓和比賽。同時,建立反饋機制,為賽事的長期舉辦和持續改進提供參考。 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科創興趣;以賽促訓,提升科技素養和實踐能力;以賽選拔,培養人工智慧領域的數字人才。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常務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 陳秋嫻
林潔主席的工作報告充分展現了市政協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貢獻,務實精彩。著眼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提出的36條建議和針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展的專題協商,展現了政協在推動區域合作中的積極作為。作為港區政協委員,我深感使命光榮,將助力深港澳的務實交流與合作,推動區域共同繁榮。就國外辦理訪華簽證價格昂貴、手續不便問題,建議增加臨時口岸落地簽證辦理單位,加大宣傳力度,降低來深門檻。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常務副主席 林文婷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應該率先探索並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體系,幫助家長更好履行教育職責,建議:一、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在政府服務中心和醫院播放高質量的家庭教育視頻,加強宣傳教育;二、建立專家定期連線,每月定時通過視頻連線與家長進行互動,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並對特殊案例進行跟蹤處理。

林潔主席所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求真務實,我完全讚同。報告提出,2025年要繼續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密切與愛國愛港愛澳社團的聯系。作為港澳委員和香港愛國愛港社團負責人,我將繼續積極建言獻策,努力凝聚共識,為促進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一國兩制」香港實踐做出新的積極貢獻。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副會長 楊東
深圳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總結了在助推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突出改革開放創新、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成效顯著。作為應屆委員心中倍感自豪。面臨外圍極端不確定環境和內部經濟復蘇,身為政協委員,我將盡己所長,為民眾獲得幸福感和安全感作出積極貢獻。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副會長 蕭燕珍
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豐富詳實,通過設立多項機制,推動深圳高質量發展,強化深港合作交流,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2024年深圳所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
去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建議進一步優化深圳機場的設施設備,比如統一更新旅客自助證件識別閘機系統軟件,便利港澳人士和境外旅客使用;通過優化安檢設備,減少登機環節的人工安檢量,在提升安全及效率之餘,縮短旅客安檢時長和優化旅客體驗。

圍繞促進職場生育友好環境建設,建議:一、推動企業建立生育友好制度,如實行彈性工作制等,為她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靈活的工作安排。二、建立女職工職業發展規劃體系,如在女職工生育前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指導和培訓,降低生育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三、建立生育友好環境建設的監督與評估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公平的招聘和晉升機制。四、開設男士家務與育兒培訓班,推動夫妻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曾晞雯
林潔主席和田夫副主席所作的報告,一如既往地詳實、清晰,深圳諸多優勢長期未被世界熟知,香港可為深圳提供助力、建議深圳效仿香港,在世界重要區域設立貿易發展辦事處,為他國人士了解相關資訊提供便捷渠道,助力深圳國際化建設。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曾義
就人才問題方面,建議進一步完善外來人才政策,特別是對深圳發展有長期貢獻的納稅人,應更靈活地利用深圳毗鄰港澳的優勢,構建更多元化的專業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整體專業服務質量,進一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同時,酌情延長一些口岸的通關時間,為來往兩地的人員提供更多便利。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楊德斌
就深化深港合作、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為全球領先創新高地,圍繞制度突破、產業協同、生態構建三大核心,提出系列建議:設立「一區兩制」跨境政策試驗區,構建「香港研發-河套中試-深圳量產」鏈條,通過設立百億級科創母基金、人才優惠政策等,吸引優勢資源。同時,加強基礎設施與國際生態建設,打造「半小時科研圈」,建立全球孵化網絡。將河套打造成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為跨境創新合作提供示範樣板。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戴愛國
圍繞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建議扶助隱形冠軍企業: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專項基金定向補貼「卡脖子」研發,優先開放低空經濟等場景試用新技術。二、鏈主帶路、政府搭橋,帶動龍頭企業與隱形冠軍組隊攻關。三、出海護航,成立「一帶一路」服務中心,打包解決國際認證、專利訴訟等問題。同時,做好配套保障,集中資源把長板做極致,讓「小而精」蛻變為「全球規則制定者」。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簡慧敏
就進一步深化深港雙城緊密務實合作,建議:一是優化通關設施的「硬聯通」,借鑒深圳灣口岸「刷臉」通關經驗,實現河套園區內科研人員「無感通關」。二是加快機制對接的「軟聯通」,大力推動在深圳的總部企業以香港為分部,優化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拼船出海,共同開發「一帶一路」等國際市場。三是促進深港交流「心聯通」,鼓勵港人港企尤其是青年到深圳發展,提供更加利民便企的跨境服務,促進人文交流。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總會董 羅璇
為進一步發揮港校深研院在新質生產力構建中的作用,建議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建議的「白名單」及「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擴展至香港院校在深圳設立的研究院,便利港澳科研人員研究工作。
就河套地區打造國際醫療及診治樞紐,建議:成立「深港醫療合作委員會」、共建國際化醫療教育平台,促進深港醫療資源共用與技術合作。通過建設高端醫療產業集群、推動跨境醫療服務試點、共建國際醫療創新中心,促進醫療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為大灣區醫療一體化發展提供經驗與示範。